白癜风一般出现在什么部位 https://news.39.net/bjzkhbzy/210820/9339364.html潮新闻客户端记者章然通讯员彭觉浅
“好人洪春炜医生,恩人,记得第一次求助他,他二话没说,定好时间带着护士上门,从这以后,我们家就‘粘’上了他。”
近日,一封感谢信在萧山本地论坛上流传。
发出感谢信是萧山义桥镇联三村的村民田海华,45岁,她因为照顾身患“渐冻症”丈夫10多年,曾获评萧山好人。
她特别想谢谢义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三村卫生服务站站长——洪春炜。
在萧山本地论坛发布的感谢信截图
她说,“他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以前给丈夫换气切套管,特别麻烦,找、去医院、抬上抬下才能换一次,现在是洪春炜医生上门来帮我换。”朴实的田海华觉得,这么好的医生,不能只有自己一个人感谢,应该让大家都看到。
一封信牵出背后的医患缘分
大姐连连感叹医生真的好贴心
说起5月初写下的这封信,田海华觉得没能把人物细节全部刻画出来。
“他真的是一个很贴心,很细心,很主动的医生。”田海华觉得人和人之间要看缘分,她和洪春炜医生的相识是就是冥冥中的一场缘分。
还记得几年前,去村里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家庭医生时,洪春炜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像是例行公事般地交谈,而是会主动和田海华说,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来找他。
好印象,在人和人相遇之初就奠定了。
凭借着天然的好感,田海华会时不时向洪春炜咨询一些护理细节,比如膀胱造瘘怎么消毒,怎么给渐冻症患者清理等,一来二去,熟悉感加深。田海华说,洪春炜办事情特别快,基本上第一天拜托他的事情,第二天他就上门来完成了,患者的事情从不推脱从不犹豫。
去年,田海问洪春炜能不能帮忙换气切套管。
洪春炜日常上门工作图片受访者提供
洪春炜日常上门工作图片受访者提供
丈夫身上插着三根管子,喉咙气切管、膀胱造瘘、胃造瘘,需要定期消毒护理。田海华不敢对气切套管消毒更换,怕出错,往年她会打,请专业人员把丈夫抬下去,医院请医生更换,有时候一天不能回来,还要随身携带榨汁机等用品。“挺辛苦的,但我这样个性的人,宁愿自己扛着。”
田海华不知道换气切套管的请求,洪春炜会不会拒绝。
“因为这不是他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可能一般人会担心会不会背责任。”但洪春炜没有犹豫,同意后还找了相关同事咨询更换步骤、器具等,第二天就上门帮田海华的丈夫更换气切套管了。
“这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他是真诚的,没有推脱的。他经常主动提醒我,气切套管该换了,这些药该吃了,当有什么不舒服询问他,他总是主动约时间上门,哪里有他这么傻的医生,抢着干活”田海华泪目了。
自此,洪春炜成为了田海华丈夫病情护理的“专职医生”。
医生被患者感动、认可
在基层工作中获得了价值感
洪春炜不是第一次被田海华感谢了。
他曾接到过田海华制作的一面锦旗,这是他工作后收到的第一面锦旗。
洪春炜曾接到过田海华制作的一面锦旗受访者提供
今年33岁的他,已经在基层从业10年了,“但是一般接触到的患者都是老年人,他们会说谢谢你、感谢你,但不太会弄锦旗之类的感谢。”洪春炜接到锦旗,很惊喜,“觉得被认可,是很开心的。”
事实上,早在田海华找到他签约之前,洪春炜就了解过她的故事,一个女人,既要上班拉扯孩子长大,还要事无巨细照顾生病的丈夫十多年,觉得她特别不容易,所以格外留心。
洪春炜日常上门工作图片受访者提供
他经常利用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去帮田海华,“帮病患更换气切套管、换尿管、换纱布之类的护理工作。很多事情顺手做了。”
没想到田海华一一都记在心上,用很多方式表达感谢,“之前想送我水果,后面又送我锦旗,田海华总是心有愧疚一样,不好意思多麻烦我。”洪春炜说,田海华在他心里就像村里的姐姐一样,所以他会喊她“阿姐”,劝慰她说“阿姐,不用送东西了,你有什么事叫我好了。”
每一次上门,洪春炜都是无偿劳动。
洪春炜日常工作图片受访者提供
但在他看来,这是基层医生的“基本操作”。医院的医生,基层医生和病患联系更紧密,“我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