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母亲,好像都一样
她们是超人、大力士、钢铁侠……
生命渡口、奈何桥前,因为母爱,
凡事皆可风轻云淡
在浙江大医院六号楼13楼一间病房的床头上,摆放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晨起体温36.8℃,平均体温37.7℃,全天共尿了6次,每次尿量在ml~ml之间”……从今年4月16日至今的每一天,每隔一、两个小时,都有详细的输液、呕吐及体温记录。
这本笔记来自内蒙古赤峰的一位51岁的母亲。她躺在病床上,正为几天后的“切肠”手术做准备。
对面病床上,是她半年无法吃饭、一直靠营养液维持生命的28岁女儿,她本来也即将成为一名母亲,因为妊娠合并肠扭转,造成几乎全部的小肠坏死,不仅失去了龙凤胎,生命也朝不保夕。
一场急性肠扭转,扭转了命运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家事业单位做财务的冯依(化名)一直渴望成为一名母亲,去年10月,她通过试管婴儿成功怀上一对双胞胎,让全家人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悦中。
冯依的丈夫早早准备好两套新生儿要用的被褥、衣服、玩具和小床……不曾想,年4月8日的一场急性腹痛,让孩子没了,孕妇也差点死在手术台上。
“清明节刚过,我带着冯依到公园里赏桃花,她一直在家里保胎,非常小心。”冯依的老公说,也许是在家憋得太久,老婆那天特别开心,沿路吃了好多软糯黏腻的“驴打滚”。
这一吃坏事了,晚上11:30,冯依腹痛难忍并且大口呕吐,被医院,医生诊断为“肠胃炎”。4月9日早上7:00,按照肠胃炎诊治的冯依未能好转,肚子反倒疼得更加厉害,还出现了便血,上午9:00甚至进入了休克状态。
医院挂急诊,此时,冯依腹水严重,肚子里的两个宝宝已经听不到胎心音。
当天下午,医院为冯依进行紧急手术,“一打开肚子,医生就说我的女儿没救了!”冯母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百感交集,手术进行没多久,她和女婿就被叫进了手术室,看着冯依开膛破肚躺在手术台上,取出的一大段小肠已经扭转、发黑、坏死,腹部发出阵阵恶臭,妇产科医生果断判断,如果摘除冯依的子宫和一对宝宝,大概率人就要死在手术台上。
“这个世界上,我就剩这一个女儿了,没了她,我也活不下去了!”上天似乎听到了冯母哀求,经过全力抢救,冯依留下了1.98米的小肠。次日,她在ICU催产分娩出一对六个月大的死胎。
死神紧追不舍,术后恢复的情况并不理想,7天后,因产后并发感染,冯依剩下的1.98米小肠也大部分坏死,4月16日第二次手术后,她只剩下了12厘米的小肠和不到1米的大肠。
丫头,妈以后不上班了,就陪着你!
几乎没了小肠的冯依,吃啥拉啥,无法消化吸收,只能靠输营养液维持生命。长时间输液,还会造成肝脏等多器官的衰竭,当地医生判断,生命撑不过3年。
但她们全家坚信发达的医疗技术能治愈病体。冯依的丈夫暂停了手头的一切工作,她的公公婆婆坚持在床前陪护、悉心料理,一家五口,从呼和浩特辗转各地求医,就为治好冯依。
“抢救时,我在手术台上,就听到了妈妈的一句话——丫头,妈妈以后不上班了,就陪着你!”冯依说,是这句话,把她从*门关拉了回来,“我还有另一个好妈妈(婆婆),胃、肠两个造瘘口,不能起身,她给我接屎倒尿、洗漱擦身。”
今年7月,浙大一院新引进的、具有丰富小肠移植经验的国际著名专家吴国生教授及其团队接诊了冯依。
经过多位专家的联合会诊,冯依系“妊娠合并肠扭转”。当时处于妊娠期的她,由于体内的孕激素水平升高使肠管平滑肌张力降低,肠蠕动减弱,再加上先天性肠系膜根部距离较短,受到增大子宫的推挤时,肠道蠕动受到限制。过度牵拉和挤压,使小肠扭转、变位,最终引发肠坏死。
“妊娠期肠扭转较罕见,发病率为1/~1/。”吴国生教授说,小肠移植或许能为冯依带来生的希望。
有生之年,尽力帮你再成为母亲
知道自己的一段小肠可以救宝贝女儿的命,冯依的妈妈喜出望外。
“求求您,把我的小肠多切一点给我的女儿。”术前谈话后,冯依妈妈反复跟吴国生教授请求。过去不爱喝牛奶、吃肉的她,努力加强营养;冯依医院附近租了整一年的房子,等待这个孝顺儿媳手术成功,日后好陪护着一起复查、抗排异。
9月7日,浙大一院*委书记、肝胆胰外科和肝脏移植专家梁廷波教授和吴国生教授联袂主刀,联合为母女二人开展小肠移植手术。
早上7:30,母女二人手挽手走进手术室。经过多名专家10个小时的通力合作,终于让母亲捐出的2.4米小肠成功接入冯依体内。此生,她们彼此成为最“牵肠挂肚”的人。
▲梁廷波教授(右)吴国生教授(左)与母女合影。
吴国生教授说:“如果冯依术后恢复情况良好,她还有做妈妈的希望和可能!”
??更多新闻,请看甬恋APP!
来源浙大一院
编辑曹歆
宁波晚报